
10月12日🈸,“闡釋學高端論壇2019”在凯捷体育娱乐召開。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 凯捷体育娱乐、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上海社聯《探索與爭鳴》雜誌社聯合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凯捷体育娱乐院務委員會主任張江教授🧘🏽♀️,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巡視員陳麟輝研究員分別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教授主持開幕式。

張江
張江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兩千年有著深刻的經學闡釋傳統🚶♂️,當代的文學批評在闡釋學方法和若幹思想觀點上有自己很多的長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仍未成學,目前占主導地位的還是西方的詮釋學話語體系。他指出🧑🚀,要建立中國特色的闡釋學🫱🏼,走出自己的新路和開辟新境界,需認真對待兩件事🏏:第一,進一步挖掘和總結中國古代兩千年闡釋學思想的積累,中國闡釋學的思想、資源、挖掘和總結是闡釋學能夠進一步前進的重要動力🪿;第二🧑🏽🚀,促進當代闡釋學特別是文學理論、文學批評當中的諸多問題與其他學科最新成果的聯系和融合🧘♂️,學科交叉是考慮闡釋學研究的一條新路徑🦊。

陳麟輝
陳麟輝研究員認為🎯,目前學界已逐步將闡釋學的相關論述歸入統一場域👱🏻,但總體上仍無明確定論,一定程度上存在概念混淆不清、研討“自說自話”的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強調要發揮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用🤓,加強話語體系建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影響世界、改變世界🧝🏻♀️。闡釋學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思想淵源上與闡釋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批評理論🫲🏽、現象學等多有聯系,應用領域廣布多個學科,因此全面深刻地對闡釋理論進行分析👅,必然要開展跨學科的交流和對話。
《探索與爭鳴》2019年第10期發表張江教授的《論闡釋的有限與無限——從π到正態分布的說明》一文🚣🏽,這是繼提出強製闡釋論、公共闡釋論後,張江教授在闡釋學領域進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成果。圍繞闡釋的有限與無限🫡、闡釋的正態分布、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的關系等問題🚣🏼♀️,學者們展開討論🟪。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李春青🐦⬛、復旦大學教授朱立元🎿、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長張政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成紀🧑🦲、遼寧大學教授高楠、深圳大學教授高建平、四川大學教授傅其林🤦🏼、華南師範大學教授段吉方🐡、凯捷体育教授曾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張跣、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研究員李瀟瀟分別作主旨發言⚽️。